当前位置: 首页 知识资料 太原古法针灸职业培训的实操课探秘

太原古法针灸职业培训的实操课探秘

2025-09-01

在太原学古法针灸,没人敢跳过临床实操——毕竟针灸这活儿,光背《针灸大成》里的穴位图没用,得亲手扎过棉团、摸过患者的皮肤,才懂“穴位不是点,是个小范围”“进针角度差5度,针感能差十里地”这些门道。

先说最实在的:练手法。以前背内关穴的位置总记混——“腕横纹上2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”,念十遍不如真在同学手腕上摸一遍:握住他的手,手腕往上一捋,能摸到两根细细的肌腱,中间的缝隙就是内关,一按他“嘶”一声,“酸到胳膊肘了”——哦,原来这就是“精准定位”,不是课本上的死数字。再练进针:单手进针总抖,老师攥着我的手,让我用拇食二指捏紧针柄,“先把针尖挨着皮肤,轻轻压个小坑,再快速扎进去——别跟扎棉花似的,要‘快透皮,慢进针’”。练了三天纸垫,再扎棉团,终于能做到“针进去不弯,患者不喊疼”。

再讲“攒经验”。以前觉得“补泻手法”是玄学,直到跟着老师模拟临床:碰到个“虚证”的失眠患者,老师让我用“徐疾补法”——进针慢,退针快,捻转时轻轻往左转三圈,“你看,患者眉头舒展了,说明针感‘沉’下去了”;要是碰到“实证”的便秘,就得用“提插泻法”——快速进针,慢退针,提的时候幅度大,“患者说‘肚子里有股气往下走’,这就对了”。还有艾灸:第一次拿艾条灸关元穴,手晃得跟摇扇子似的,老师拍了拍我的手腕,“稳住,要让艾热慢慢渗进皮肤,不是烤得皮肤发红”——等我终于能把艾条固定在穴位上方3厘米,患者说“暖到腰眼里了”,我才懂“艾灸不是烧皮肤,是透热”。

至于实操课上的“辅助技能”,拔罐得学“闪罐”——拿罐子在皮肤上来回吸,不能停太久,不然会起水疱;刮痧得用牛角板顺着经络刮,肩膀那块要“慢刮重按”,刮出红痧才算透。老师说:“这些活儿看着简单,真上手才知道,力度轻了没效果,重了患者疼得直躲——上次有个学员刮背,把人家皮肤刮破了,我罚他练了一周的“虚刮”(不碰皮肤,模拟手法)。”

太原学实操,易仁堂算老牌子了——他们家不是光教“扎纸垫”,更把杜氏旋针这种“实战针法”揉进练习里。比如治颈椎病,得先摸患者的颈椎棘突:“你看,第4颈椎棘突这儿凸起来了,说明错位了”,再用旋针手法——针进去后慢慢转三圈,“要跟着患者的呼吸转,呼的时候转,吸的时候停”,老师会攥着你的手调角度,“差10度,针就碰到骨头了,患者得喊疼”。更实在的是师资:教我的杜万玲老师,以前跟着“一带一路”项目去欧洲给外国人扎针,说“老外最信‘看得见的效果’,你扎完他肩膀能抬起来,他才服你”;还有王琦老师,以前在山西省中医院坐诊,碰到腰椎病患者,会教你“先按他的肾俞穴,要是按下去疼,就扎这个穴,再配委中——‘腰背委中求’不是白说的”。

易仁堂最戳人的是“模拟+真实”的训练:先在教室模拟针灸科——你当医生,同学当患者,得先问“你腰是酸还是疼?走两步会不会加重?”再摸他的腰阳关穴,“这儿有个硬结,说明气血不通”,然后扎针、灸艾条,老师在旁边挑刺:“你没问患者有没有糖尿病?要是有,扎针得更小心,怕感染”。等练得差不多了,直接派去社区诊所实习:上次跟着老师给一个老太太扎膝盖,她膝盖肿得像个馒头,老师让我扎犊鼻穴,“摸她的膝盖骨下缘,这儿有个凹陷,扎进去1寸”,我扎的时候手心全是汗,老太太说“酸到小腿了”,老师点头,“对,这就是‘得气’”——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,终于懂了“针灸不是技术,是‘手底下的良心’”。

易仁堂在迎泽区朝阳街同至人购物中心8楼,想去看的话直接找前台,能试上一节实操课——比如跟着老师练“艾炷灸”,捏个绿豆大的艾炷,放在姜片上点燃,闻着艾烟味儿,试试怎么吹艾灰才不会烫到患者。要是怕找不到,打个电话13293914135,有人下楼接。反正我当初就是试了一节实操课,看着老师手把手教同学扎合谷穴,才决定报名的——毕竟,针灸这活儿,得“摸得着、扎得过”才算学会。